追求永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,而在邁向淨零碳排的路上,建築產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對多數人來說,「碳排放」可能還是個模糊的概念,特別是談到建築的「使用碳排」與「蘊含碳排」時,常常讓人一頭霧水。此次透過淺白的方式讓大家一次搞懂這兩個碳排來源,進一步了解人們可以怎麼做才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。

一、什麼是使用碳排?
「使用碳排」指的是建築物在使用階段產生的碳排放,也就是從建築蓋好、開始使用之後,所消耗的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。舉例來說包括冷氣、暖氣的耗電;照明設備的用電;電梯運作;插電式設備如電腦、冰箱等日常使用。這些用電行為大多來自火力發電,而火力發電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,所以這些使用行為間接造成了「使用碳排」。

如何減少使用碳排?
首先,可以在規劃建築的階段時,透過設計打造採光良好的空間,藉此減少白天開燈的能源消耗,搭配使用高效率的空調與LED照明,並透過安裝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讓能源使用更有效率,另外也鼓勵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,幫助減少使用碳排。
二、什麼是蘊含碳排?
「蘊含碳排」,也稱為隱含碳排(Embodied Carbon),是指建築物從材料開採、生產、運輸、施工、甚至到未來拆除與廢棄物處理整個生命週期所產生的碳排放。舉例來說包括:水泥的生產過程排碳多、鋼筋的冶煉過程耗能高、建材從國外運輸來台的船運排碳、工地施工機具的油耗。即使一棟建築在節能上的表現良好,但如果使用了大量高碳材料,其「蘊含碳排」仍然會非常可觀。

如何減少蘊含碳排?
想要減少建築的蘊含碳排,可以優先選用低碳建材,例如再生鋼材、低熟料水泥,或是選擇在地材料,如此一來可以減少運輸距離;透過推行模組化、預鑄工法,減少現場浪費與成本;設計階段就導入「全生命週期碳排評估」(LCA)。

在打造一棟建築的時候,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影響碳排的高低。從空間配置、建材選擇,到建築形式與立面設計,都有能力把碳足跡降到最低。從設計階段如量體設計考慮通風與遮陽,減少冷氣依賴;材料選擇以低碳、再利用、可回收為優先;結合BIM與碳排分析工具,在早期預測碳排趨勢;透過與結構、機電團隊協作,整合節能與低碳設計。

邁向淨零轉型,不只是科技與政策的責任,更是建築產業的使命,無論是使用碳排還是蘊含碳排,每個減碳的設計,都起於對環境的守護。一起從源頭設計出更聰明、更環保的建築,為地球減碳,也為下一代塑造宜居的美好未來。
更多精采內容:www.idshow.com.tw/idtalk
